为严肃戏剧赢得尊严和尊崇
艺术的“国家队”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民营院团、一般的地方级院团,要有示范性,要有自己的艺术探索,要有自己的思考。2025国话·上海演出季,国家话剧院以兵强马壮的姿态,再次以严肃戏剧赢得了上海的观众。
艺术的“国家队”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民营院团、一般的地方级院团,要有示范性,要有自己的艺术探索,要有自己的思考。2025国话·上海演出季,国家话剧院以兵强马壮的姿态,再次以严肃戏剧赢得了上海的观众。
推开呼兰河畔萧红故居那扇褪色的朱漆大门,空气里浮动的尘埃仿佛都带着民国初年的墨香。这座始建于1908年的清末八旗式宅院,以7125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将时光凝固成青砖灰瓦的诗行。穿过门廊时,脚下被岁月磨光的青石板突然传来一声叹息——那是1911年端午清晨,张乃莹(
那是切肤的血泪之痛。河北白洋淀,战士看着河北梆子《血泪仇》入了神,老乡看戏流着泪,他们没有忘记,千里堤上,洒着战友的鲜血。那是感同身受的痛。街头剧《沦亡以后》疾呼:“李全哥和桂英的悲哀,是你的悲哀,也是我们的悲哀,同时也可以说是我们全中国青年的悲哀!”街头的日
萧红的《生死场》写于1934年,它的前半部分1934年4到6月在东北的《国际协报》上连载,第二年才在上海成书,萧红这位文坛新人一鸣惊人。
话剧《赵氏孤儿》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,姚远担任文学策划,田沁鑫导演,倪大红、韩童生、翟小兴、赵芮等主演,讲述了在“生而为人之道”和“在世为人之勇”的困境中,“孤儿”如何作出自己的选择。2003年在北京首演,反响热烈。
穿越千年时光褶皱,在虚实交错的幻境中,触摸湘楚大地的呼吸与心跳。该剧以商周青铜文化、湘楚文化、汉长沙国、唐代长沙窑等为主要内容,用乐、舞、歌、吟诵相结合的艺术形式,融合现代声光电技术,勾勒出千年长沙的轮廓,带领观众共赴湖湘浪漫之约。整场展演时长约30分钟,以《
早鸟6折:9月15日前购买以上场演出可享受6折优惠,不与其他优惠同享。
记者李春花 自今年7月以来,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(以下简称“国话”)“CNT现场”高清展映季陆续在国内30余座城市揭开神秘面纱,多个剧目开票即售罄、加场再售罄。依托先进的AI辅助技术及前沿影像制作手段,8部国话经典戏剧以高清影像形式焕新呈现。在羊城观众的热烈
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“CNT现场”高清展映季正在各地30余家剧场展开。首演于2013年蛇年的《青蛇》,在又一个蛇年以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后,始终保持着一票难求的超高人气,表明该剧像亮相此次展映季的《生死场》《赵氏孤儿》《大宅门》《北京法源寺》等一样,已成为经受
贾一平,出生于湖北武汉,他的父亲是湖北省汉剧院的一名艺术工作者。孩提时的贾一平,在后台嬉戏玩耍,耳濡目染着唱念做打,3岁那年便被牵着登台,懵懂之间,艺术的种子悄然种下。
作者:郭玉斌,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,九三学社成员,省作协会员,名刊《文学自由谈》封面人物。主要研究方向:萧红研究、鲁迅研究、朗诵艺术及文化批判领域。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不论是中国抗战文学在海外的翻译与传播,还是外国二战文学在中国引发的共鸣,都反映出世界人民守望和平的共同心声,也从侧面记录下中外文学交流的进程。让我们再次探寻这些经典作品走过的世界之旅,感受其中经久不衰的文学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不论是中国抗战文学在海外的翻译与传播,还是外国二战文学在中国引发的共鸣,都反映出世界人民守望和平的共同心声,也从侧面记录下中外文学交流的进程。让我们再次探寻这些经典作品走过的世界之旅,感受其中经久不衰的文学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不论是中国抗战文学在海外的翻译与传播,还是外国二战文学在中国引发的共鸣,都反映出世界人民守望和平的共同心声,也从侧面记录下中外文学交流的进程。让我们再次探寻这些经典作品走过的世界之旅,感受其中经久不衰的文学
家人们,这种剧情简直让人心碎!细想一下,前脚还在悼念老同事,后脚便冒出直播卖货,真是把脑洞开到了极致!5月21日,大家都在为“国民媳妇”朱媛媛的离去流泪时,王小骞却在线上献上了一个“悼念”视频——西装笔挺,笑意盈盈,分明是在商业会议现场!我当时就想,什么鬼?明
死亡,这个沉重的话题,总是让人避而不谈。但在殡仪馆这个特殊的场所,我却看到了不同的风景,也悟出了不一样的人生哲学。在这里,告别不再仅仅是生命的终点,而是一份珍贵的礼物,蕴含着能量与启示,影响着生者的生活态度和方式。